不迷信權威,不偏聽專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第一標準。
第二部分 小白----摸索供應鏈管理方法階段
第四節 采購合同的基本注意點
白紙黑字,分外注意
做采購,有一項工作避免不了,那就是簽訂合同,雖然很多不正規的操作手法下,合同只是走流程的一個約束,但是在必要的時候,事情變得“ugly”的時候,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不去探討合同的意義,價值和怎么簽訂,只說一些基本的注意點,防止后面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1】 基本信息的準確無誤雖然甲方、乙方的企業全稱,聯系信息,是最基本的東西,但是有時候還真的容易弄錯,我這邊就有一個實際的案例。
比如說
合同主體名稱和蓋章的名稱不一致。之前我簽過一個境外旅游的合同,算是服務類采購合同,合同的章蓋的是“某某旅行社某營業部”,但是合同的乙方卻是“某某旅行社”。少了一個營業部,在網上查了一下這個營業部的性質相當于分公司,蓋得章也是營業部的業務章,一般正常的合同歸檔,發票報銷,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是還是得嚴謹一些,萬一這個營業部的資質有問題,那么后面合同歸檔的時候,就會產生信息不符的情況。
合同的主體應該和公章一致,有出入的話,要以公章為準。所以還是不必要引起法律糾紛比較好。這一點,很多時候感覺小事情不會有問題,往往隱藏了大問題。
再就是
合同的標的物,產品的約定名稱,規格,性質,編號,計量單位,單價,總價,其他指標等等,都要清晰明確,否則等到實物交付的時候,合同上沒有明確規定,也會存在相關的誤解。
質量要求,技術標準,這部分如果沒有要求,可以不做強制要求,但是很多產品是必須要有技術規格的,這些規格比較詳細,可以放在附件的形式,確定附件的要求和標準,是決定了質量檢驗環節的工作有效展開的前提。一般采購會從工程部門拿到這樣的圖稿或者參數,來約束供應商的生產。
對于
價格條款,確定付款方式,預付款,全款,賬期,還是固定日期對賬付款?涉及到進口采購,還要考慮價格的性質,是出廠價,離岸價格,還是包含海運保險的價格,否則就會稀里糊涂的購買東西。付款方式決定了現金流的動向,一般甲方會盡量要求拉長賬期,加大己方的現金流周轉。這里還要確定一下,
發票的性質,是否是17%的增值稅發票,對于海外采購,就是形式發票(PROFORMA INVOICE),畢竟老外的發票和我們的國情不太一樣。對于
交貨要求,這里最關注的就是交付時間,交付地點,其他的都可以涵蓋在質量要求里面,
期望交貨時間(Expected Delivery Time)和合同交貨時間(Contract Delivery Time)是否存在較大偏差,也是對一個企業供應鏈管理力度的考察。
合同效力和簽訂地點,一般都會選擇簽訂日生效,采購方喜歡把簽訂地點寫在自己所在的地方,萬一發生了糾紛,申請仲裁有限在自己的地方上仲裁。尤其是國際采購,在國外申請仲裁,勝算可想而知,你請翻譯、律師都是高昂的成本。
【2】 合同的強力約束成分上面只是一些基本信息,合同必不可少的條件,缺一不可,但是下面有些東西,就是一些強力的約束,防止事情變得“ugly”,防止違約后,無法索賠到應得利益。
首當其沖就是
違約責任,乙方逾期交貨,甲方逾期付款,乙方無法交貨等等情況下,比如交貨要求里面涉及到的驗收要求,是否在規定的時間內書面信息傳達不良品處理的整改方案,會涉及到的退貨,返工,更換,折價處理等,要在違約責任里面寫清楚。一般來說,
違約金不可超過合同金額的30%,否則可以拒絕簽訂合同。
不可抗力,有些時候,連續三次退貨依舊達不到要求,甲方可以單方面解除合同,并且要求索賠。但不是每一次違約,供應商都要負責全部責任,就比如說不可抗力。這一個條款其實制定的很特殊,因為概率低,但是可以作為一個更全面思考的角度來讓雙方風險共擔。
一般來說,有這么幾條,
(1)遭遇不可抗力事故一方,需立即通知對方,并在24小時內向對方提供權威機構出具事故報告或證明文件。如因未及時通知給對方造成損失的,仍需承擔賠償責任。(2)當事方務必盡力采取補救措施,以減輕可能給另一方造成的損失。如因當事方未盡補救責任造成的損失,當事方仍需承擔賠償責任。(3)如因不可抗力使合同無法履行,應解除合同;如不可抗力暫時阻礙合同履行,雙方可協商延期履行合同。其實這樣看來,這個條款的制定,其實有利于風險的平攤,避免讓一方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
解決合同糾紛,一般都會寫友好協商解決,因為下一節會討論一些“ugly”的東西,就是如何法律上初步判定供應商,和如何要求索賠的一些內容。
有的合同還會涉及到
知識產權約定事項,這一點在于保護專利等方面,不得侵犯雙方的知識產權,有一次一個朋友,在自己產品網站上,發布了一個商品,圖片借用了其他公司的產品圖片,
如果不作為商業用途,其實使用圖片本不是大事情,但是放在產品網站上,對方直接告侵權,網站被迫關了一段時間不得登錄,后來他們寫道歉信,換掉圖片才得以重新登錄。其實這件事情,那個朋友也郁悶,其實那一款產品他們有供應部分,所以意圖表達給這個公司的產品做過供應商,但是放在網上性質就不對了,所以還是得格外小心,保護自己的專利,也不要侵犯到別人的知識產權。
以上,基本涵蓋了一個普通合同,會有公司有中英文雙語的合同,采購方希望以自己的母語為準則,雙語均有法律效力,但是發生爭議,以自己的母語版本為主。撰寫英文合同很多用詞需要注意,有同義詞,或者在法律中代表其他含義,采購如果要自己擬制,需要找到法務去校正,或者提出意見。仲裁地點盡量選擇離自己近的城市,可以上網查詢當地是否有仲裁機構等等。這都是最不想看到發生的場景,但是還是得把臺面上的事情準備好,以防萬一。
好了,先從小金額的合同練練手吧,合同規模變大,其實也是蠻刺激的呢。
歡迎分享給一起前行的朋友,探索學習之旅,共享歡喜憂愁。為一份信念,點一盞亮燈;為一個遠方,譜幾點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