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貨代經營邏輯,向貨代從業者靈魂拷問,關于貨代我有話要說!我可能是有始以來,第一個把這三種類型的貨代,拿出來討論和研究的第一個。那至于三種貨代哪種殺傷力更大?我先說三個案例,聽完你在做評價。
A客戶,貨物空運出口美國,幾家貨代報價后,選擇了一家從未合作,但價格漂亮的貨代出貨。可結果出現1、反復索要文件;2、時效不達標,說是五天到,實際十幾天才轉到;3、一問貨物狀態,回復賊慢;4、貨到港不及時,導致客戶索陪,向貨代追究后,完全不承擔責任。
B客戶,指定貨代出口歐洲,遇查驗拖班,稅號與貨不符,客戶質疑“為什么上海天津港都能用,青島港就不行了?”答復:“海關老師說的,有查驗回執呢!”。重新歸類后,已兩班船沒趕上,造成高額查驗費和虧艙費,費用不付,估計目的港客戶也甭想提貨了。
C客戶,有多家合作貨代,老板關系貨代用極低的價格要貨,報價與現有運費差價極大,導致負責運輸的員工被懷疑退傭,經過幾次合作后,關系貨代運費不但沒降反而高了,結果矛盾激化,負責運輸的員工離職。
看到以上三家案例,問問你哪家貨代強呢?
不管哪家利害,希望你都不要遇到,如果遇到了,你也只能硬著頭皮處理,并見意你保留收集證據。現在的貨代市場競爭復雜,在沒合作之前,你根本沒辦法識別好壞,雖然價格有高低,可單憑價格判斷一家貨代是不是有實力,我覺得不靠譜。目前市場上,貨主識別優質貨代的方法很有限,一會我會介紹幾種識別優質貨代的方法,現在來分析剛說的案例。
說說A客戶遇到的
不良貨代,首先,不專業。也許是為了打開市場,前期貼一部分利潤,降低報價,吸引客戶。其次,按反饋速度來看,需要通過上家供應商回復后,才能回復客戶,甚至上家貨代還有上家,所以慢。如果是我,不會有下次合作了。另外,責任問題不多說,必須坐下來談,該貨代承擔的部分必須承擔。同時,提醒利用價格工具開拓市場的同行,必須要專業,梳理服務流程和細節,否則沒什么好下場。
而B客戶遇到的
黑心貨代,或者還不能用黑心來形容,因為各自的服務重心不一樣,如果B客戶選擇CIF,使用自己的貨代,那么CIF的貨代方就會重視,遇到問題也會主動出擊解決,而FOB貨代是向國外客戶匯報,拿誰錢財,就給誰消災,就這么簡單。
最后在說C客戶,所謂
卑鄙的貨代。起初,剛聽朋友說起這件事的時候,我渾身一冷(原來寫成“菊花一緊”,后來改成“渾身一冷”),在想自己是不是干過同樣的事。完全沒想過給負責運輸崗的當事人,造成的傷害,自責之下,提醒自己工作中盡量利用其它的方法獲取客戶。
一不小心把自己歸類到卑鄙的貨代里去了,不過沒關系,自知自明總比有一天被客戶,或者別的什么人追著罵強!今天寫出來,目的是想提醒同行,在賺取利潤的同時,還應為其它相關方、利益方著想,使用溫和的銷售和競爭方法。反之,貨主在選擇貨代時,見意使用如下幾種方法,或許會減少風險。
1、多方打探這也許是最好的方法。問一問你的朋友,同事和熟人,看看他們之前有沒有好的合作過的貨代,可以向你推薦。這也是優勢的貨代,除了價格好、服務好以外,做人好的最大紅利。
2、選擇有經驗的貨代銷售優勢不必說,當你遇到有經驗的貨代銷售時,尤其你是個新手時,為了接到你的業務,他會努力教會你所有你想知道的。
3、與業務優勢匹配和相符的貨代合作如果你的運輸方向,與選擇的貨代現有業務重合,那這位貨代銷售會是你們公司的寶藏,憑經驗就能減少很多麻煩,降低風險。
4、不要大材小用客戶總是想找到優質,低價,規模大的貨代供應商提供服務。其實,真的未必!如果,你的貨物出運頻率不高,貨量不大,見意你找一家規模不用太大,但必須經營正規、服務專業,最好看得見碰得到的貨代合作,可能價格不是最優,但風險一定是最小。
反之,大型貨代的服務量大,會計算操作上的邊際成本,看每一位客戶單位時間,能為他們帶來多少利潤,然后有所偏向。對于利潤低,出貨頻率低的客戶,可能不太受人家待見。我們又何必為那幾十塊錢的差價,不去享受專人專辦的服務待遇呢?
5、使用有信用認證的貨代公司面對魚龍混雜的貨代市場,為降低合作風險,我們將合作多年的各航線各港口物流貨代供應商,公示在我們的官網,利于查詢和使用,每一家都是我們從眾多同行中優選出來,合作過的,不必經過考量,直接合作就對了。
以上五種只是見意,不是決對。也許你會有更好的辦法。在面對不良貨代或者黑心貨代時,先解決眼前問題,千萬別在某個環節計較得失、誰對誰錯,導致貨物繼續失控。只要貨物在途,那必定產生費用,等一切結束后,在與相關方據理力爭,也不遲。而像我們這種,曾經真的不是主觀顧意,被受傷害到的人叫做卑鄙的貨代,希望有一天能認知到本質,不要再使用某些不合適的市場開發方法,回頭是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