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外貿選品就是為你的外貿批發生意選擇要銷售的產品,進而打造一系列的供應鏈。很多外貿業務都會有這樣的錯覺,覺得外貿選品工作是外貿創業階段的事情,我一個當業務的,老板有啥產品我就賣啥產品,修煉好我自己的外貿技能才是我作為業務應該關注的事情,而實際上并非如此。
為什么做外貿要重視選品?
產品和供應鏈是外貿的核心競爭力,這一點是所有做外貿的人在入行之初就應該牢記的準則??梢赃@么說,選品的成功與否將直接決定著你的外貿創業是否能夠成功。
很多外貿人在找工作的時候,更加偏向于提升自己的外貿技能,認為只要能找到客戶,不愁沒有產品賣。我年輕的時候也是這么想的,所以走了很多彎路。那時候我還寫了兩篇關于選品的文章呢,現在看都能感覺到當初的外貿選品思路有多混亂,還處于一直在找出路的狀態!
實際上,外貿技能只能是作為外貿創業的加速器,并不是決定你外貿創業是否成功的根本因素。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優勢本身就是供應鏈。無論是工廠還是外貿公司,誰能把供應商這個角色做的更好,誰就能做大做強。
前段時間我刷抖音,看到以前的一個外貿朋友轉行做了光纖模塊。我就跟他微信聊了一下,他說他之前做的那個消費類的電子產品,每過一段時間就要學習新產品,一旦新產品跟不上的話,客戶就要找別的供應商去購買,現在年紀大了,精力跟不上,就想做個變化沒那么大的產品。這位朋友是個老外貿了,做了十多年的外貿又突然轉了一個產品,讓我感慨非常深。如果他從一開始就選了光纖模塊這個產品,10幾年的經驗加上他本身就能力很強,在這個行業也許早就是個大佬了。
這不是個例,這十年間我見過很多朋友都因為做外貿選品失敗,總是反復的在換產品,導致外貿事業沒有什么起色。最常見的就是換一份工作就換一個產品;要么就是不知道做什么產品,所以什么產品都去測試下。如果一開始就知道什么產品適合外貿創業,是不是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呢
一個人能夠服務的客戶是很有限的,很多人外貿做到后期光跟進客戶訂單就要了他們絕大部分時間了,如果這個時候你選了個產品一直在更新換代,你要不停的學習產品知識,你怎么會有時間去開發客戶?再如果你選的產品售后老是出問題,好不容易開發了幾個客戶,結果時間都用在給對方做售后上面了。再加上隨著年齡的增長,你也不會一直精力旺盛,你還需要花時間陪伴家人。這樣的情況下,就算你有很強的外貿業務能力,產品老出問題,你也是疲于應付的,沒辦法把外貿生意做大做強。
正確的外貿選品思路
俗話說,思路決定出路,外貿也是如此。是不是外貿業務員就不用關心選品問題?雖然我并不同意“外貿是吃的青春飯”這個說法,但是外貿業務從某種角度來說,確實是個吃青春飯的工作。我沒看到哪個40歲的人還在做外貿業務員,你真到那歲數去應聘業務員,也沒公司要你。外貿業務的職業走向要么就是當職業外貿經理人,要么就自己去創業。而外貿公司以中小企業居多,外貿經理人的待遇并不怎么好,更多的外貿人都選擇開啟自己的外貿創業之旅,也就是外貿SOHO了。
那么什么樣的人做外貿SOHO容易成功呢?毫無疑問,是有客戶資源的外貿SOHO。這些客戶資源的來源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個是從自己老東家那里帶出來的客戶資源,另外一個是自己在做業務時就開始兼職做自己的外貿項目,也就是兼職外貿SOHO,等兼職業務起來了之后,就離職正式全職外貿SOHO了。
如果你在找工作的時候,就做好外貿選品工作,然后在根據產品去選擇外貿公司,這不僅可以大大降低你找到不靠譜雇主的概率,還為你以后創業鋪了個奠基石。畢竟這個時候,你的產品專業知識有了,到公司待幾年,行業內的供應商也摸清楚了,再有幾個老客戶支持,想不成功也難。
做到這一步其實很難,因為在外貿業務這個階段,大多數外貿新人并沒有什么信心,在找工作的時候造成公司挑選員工這樣的局面。他們也不知道要做什么產品,沒有判斷優質產品的能力,再面試的時候被老板畫幾個大餅,就入了職。
很多事情確實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很多事情只要你知道他很重要,你后面就會下意識的去做了。所以請記住,選品并不是外貿創業的事情,事實上,你入行就應該先選品,再根據產品去找外貿公司去上班,再積累資源。做到這一步,你就比很多外貿人強了很多,因為至少我看到的并且包括我自己,都是迷迷茫茫的過來了,所以走了好幾年的彎路。
外貿選品策略
無論是外貿業務員還是外貿創業,時間才是你的外貿事業的天花板,也就是說你的產品需要花的時間越少,你就越可能成功。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選的產品在成交的過程中需要花非常多的時間,你就很難把這個生意做大。就算你招人去買別人的時間,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還可能造成資金鏈斷裂,公司完蛋的悲劇。
舉個例子,為什么這么多外貿大佬放著好好的外貿生意不做,做起來國內的外貿培訓?很多外貿人會說是因為想圈錢,想割我們的韭菜。其實并不是,是因為外貿培訓本身就是一個好產品,你只需要錄個課程,然后就可以賣給無數個外貿人,沒有售后,100%預付的付款方式,沒有復雜的溝通談判,整個項目運作下來,所花的時間跟運作一個外貿項目比起來真的是九牛一毛了。當然,很多外貿人被這個外貿培訓坑慘了,我了解到的做外貿培訓的無一不被噴出翔,但是并不能說明外貿培訓不是一個好產品。
回歸正題,那么什么樣的外貿選品策略適合普通絕大多數的外貿創業者呢?答案是工業品和省時間。
什么是工業品?
工業品(Industrial Products)是購買以后用于加工生產或企業經營用的產品。消費品和工業品的區別就在于它們的購買目的。譬如客戶買一臺手機,是為了把產品賣給終端客戶直接使用的,這就是消費品。如果客戶是買一臺生產設備,目的是用來生產,這類產品就是工業品。
從生產目的的角度,工業品可以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工業中間品,也可以稱為中間型工業品(如原輔材料、零部件等),如閥門、管件、儀表、工具等,以服務于下游工業品企業為目的。
第二類是最終工業品,主要服務于工業或工程,但亦有可能是民用產品。 根據參與生產過程的程度和價值大小角度也可劃分為材料和部件、資本項目、供應品和服務三大類:
- 材料和部件(Material and parts)。材料和部件指完全參與生產過程,其價值全部轉移到最終產品的那些物品,又可以分為原材料以及半制成品和部件兩大類。
- 資本項目(Capital items)。資本項目指輔助生產進行,其實體不形成最終產品,價值通過折舊、攤銷的方式部分轉移到最終產品之中的那些物品,包括裝備和附屬設備。
- 供應品和服務(Supplies and services)。供應品和服務指不形成最終產品,價值較低、消耗較快那類物品。
為什么要選擇工業品做外貿項目
選擇工業品作為外貿項目的原因很簡單:利潤高,產品穩定。選擇工業品你不用擔心一不小心這個產品就被淘汰了,很多工業品能用上幾十年,最多就是局部性能的不斷優化。而且工業品大多都市場不那么透明,利潤都比較高。
哪怕是很多人很害怕的機器設備,其實產品學習上面也并沒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復雜。因為他學完之后,是不怎么變化的,你學的越深,你能把客戶服務的越好。相比于簡單的消費產品,雖然看起來挺簡單,但是實際上一直在變化,你每隔短時間就要出新產品,就要重新學習,而且還學的不深。等年紀大了,壓根就沒那么多時間一直學習了。
我舉個我印象很深的一個工業品選品例子,這個是我年輕時候外貿聚會認識的一個朋友。當時我們聚會的時候他還在工廠當工程師,做PCB板的,跟我們專業的外貿業務相比,他明顯在外貿技能上面就有很多不足。記得當時聚會的時候,他說他英語不行,我說你怎么跟客戶溝通,他說他這個產品比較專業,有的時候直接給客戶畫個圖解釋下這個PCB板的原理就可以,還真成了單。
再后來聚會,他就成了家,老婆也是做PCB板的外貿銷售,從此夫妻檔就做起來了。我19年懷著我家寶寶時他還約過我們當初那一批外貿人一起聚會,說是開公司招人了,跟大家取取團隊管理的經。我當時快生了,沒有去,但是聽著他講自己的近況,真的很為他高興。
只要產品穩定,就不需要一直花時間取學習新產品,節省了你的時間,也節省了往后你員工的時間。行業不透明,利潤又高,這個更是加成了。
外貿B2B選品技巧
確定好要做工業品之后,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外貿工業品。選品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并不是所有的工業品都適合做外貿,我們要善于觀察,多積累。這里我總結一些我自己常用的一些外貿B2B選品技巧分享給大家:
根據你當地的供應鏈資源去選擇產品
有的地方在某些資源上面有非常強的供應了資源。就譬如我之前做到的木盒包裝產品,山東曹縣就非常牛逼了。還有山東的機械設備,也是全國有名的。多留意自己家鄉的資源,說不定就可以找到很好的產品。
根據你身邊的資源去選擇產品
其實做外貿做好的工廠資源就是你身邊有親戚開工廠,或者懂產品。就拿表姐來說,當時不做木盒之后,也一度不知道要做什么產品?后來我就考慮再三,就進來了。你身邊的同事,你的親戚,都是你的資源,在選擇項目時,優先選擇身邊有資源的產品去做,這樣對你后面建立屬于自己的供應了有很大幫助。
多出門交流
外貿的圈子其實很窄,很多人做外貿SOHO之后,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不要一直封閉在自己的圈子里,多出去參加聚會,跟其他外貿人多交流,看看人家做什么產品,做的怎么樣。這里不得不說下外貿人其實很會吹牛,真要有一個好產品,賺到錢了,可能多聊幾下就吹出去了。很多外貿大佬要做培訓去吸引粉絲也是先吹自己賺了幾百萬,賺沒賺幾百萬不要緊,但是人家背后給你的產品信息很有價值。有心的外貿人會關注這個,沒心思的外貿人就一股腦兒去抨擊人家,其實是真傻。只要多參加幾次外貿聚會,有穩定的交友圈子,外貿圈里很多事你都知道的,大家最樂意的就是傳送外貿創業成功的例子了。
最后其實外貿新人里面的信息也很多,雖然他還沒創業當老板,但是他的老板能成功肯定也有原因的,外貿新人大多很熱情,比老人更愿意分享,多聊聊看看他們公司做的什么產品。
留意網絡資源
外貿人肯定要注冊幾個外貿論壇的,里面有海量的外貿成功故事,去看看人家做什么產品。
外貿選品工具推薦
當你找到一種產品之后,你可以用一些外貿選品工具幫助你判斷這個產品是否值得去做,這個產品的前景怎么樣?這里我推薦幾個我自己常用的幾個外貿選品網站:
谷歌趨勢
打開谷歌趨勢,把你想要做的產品英文名輸入進去搜索,就可以看到這個詞在谷歌搜索上面的熱度。你可以調整時間,譬如調整為近十年這個詞在谷歌上的熱度,如果趨勢是穩步上升的,證明這個產品的前景還可以。我用我一個朋友做的植物燈做例子演示下:
從我入行到現在,行業內都說Led燈不好做,植物燈屬于燈類的細分產品,最近也是很火,從趨勢上看,倒是值得做一做的。
海關數據
再確認產品前景可以之后,我們可以利用
海關數據來定位下這個產品同行競爭者。海關數據一般是收費的,但是我們只是查詢同行的話,并不需要用到付費的功能,個人用的最多的海關數據是
http://panjiva.com,將產品詞+panjiva放到谷歌上搜索,就可以看到我們這個產品海量的海關數據信息出現在panjiva上面。這里我依然用grow light做演示:
首先我們用China grow light+panjiva放到谷歌上搜索,出來的結果是這樣的:
由于我們現在只是在調查供應商,所以選擇第二個manufacturer結果
點開之后,就可以看到所有出口植物燈的中國供應商了。我們把出口量大的供應商名字整理到excel,方便后面分析和調查。
Alibaba
我們把海關數據上得到的供應商的名字復制再加上Alibaba,放到谷歌上進行搜索,如果對方開了ali一般就可以直接搜索到這家公司的aliabab店鋪了。
進入aliababa店鋪之后,點擊Profile,選擇Business Performance,然后選擇Transaction History就可以看到這家公司的過往交易歷史了。
這個交易歷史是一年一年查看的,你可以選擇看過去五年的交易歷史,這家店鋪貌似是今年剛開的店鋪,沒有去年的交易記錄。總共完成了274比交易。一天平均下來2-3單。
查看我交易歷史之后,你可以再去看看這家公司的文案,把產品的價格,所需要的證書,出口的主要國家給整理出來。
到這一步,你把海關數據里面前面幾十個出口最多的同行這些資料都整理出來,你對這個產品的大體情況也就摸清楚了。
1688
表姐主要是使用1688去大概估算這個產品的利潤,上一步在alibaba上面把同行的產品價格都列出來了,然后再用圖片或者產品名加參數啥的在1688上再搜下價格,看看國內供應商一般賣的啥價格,必要的時候直接找客服詢下價。在把得到的價格放在alibaba上面同行列的價格旁邊,就基本上能算到這個產品大概的利潤有多少了。你再結合下你在海關數據看到的出口數量,算下你出一單能賺多少錢。
通過這四個外貿B2B選品工具,一般就能判斷自己要不要做這個產品了。
外貿人應該從入行之初就樹立外貿選品思維,構造外貿宏觀思路。 這篇文章已經盡可能的去把我認為外貿B2B選品的重要內容都講完了,但是肯定還是有很多外貿創業新人對于到底要入哪些行業比較迷茫,表姐整理了一份我十年來見過的好產品,由于不方便放到公眾平臺,我將直接放到微信群,對選品依然有疑惑的外貿小伙伴可以看下參考參考。最后再強調下,外貿選品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希望所有的外貿人可以重視這一環節,不要糊里糊涂做外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