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歐美經濟繼續復蘇、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與國際原油價格持續回升,全球物流裝備和能源裝備供應商龍頭中集集團恢復快速增長,前三季實現凈利潤13.09億元,已經是去年全年凈利潤的逾兩倍。11月9日,中集集團董秘辦主任吳三強博士做客富途證券《CEO高峰論壇》時指出,集團主營業務如集裝箱、道路運輸車輛、天然氣裝備業務等都出現了強勁復蘇,尤其是集裝箱量價齊升才剛剛開始。
關于市場非常關注的前海土地開發問題,吳三強在接受富途證券采訪表示,明年會有相關成果釋放出來,此外,集團公司各個企業總占地面積30平方公里左右,未來其中部分存在「工轉商」的可能。此外,關于三季度未確認的近9億元一次性收入,「不出意外的話,在第四季度確認」。
據了解,中集集團現有四大四小業務。四大業務為集裝箱、道路運輸車輛、能源化工及海工;四小業務為物流服務、空港裝備、重卡、金融地產。今年前三季度,中集集團集裝箱業務收入人民幣180.3億元,同比增長130%;道路運輸車輛業務收入146.6億元,同比增長40%;能源化工裝備業務收入83.8億元,同比增長27%;海洋工程業務收入16.3億元,同比下降54%。其中集裝箱制造毛利率同比上升1.9 個百分點,道路運輸車輛毛利率上升2.3 個百分點至18.4%,利潤貢獻同比上升41%。
「集裝箱行業不是反彈,是新一輪增長周期的開始」
伴隨全球貿易繼續復蘇,集裝箱呈現量價齊升的態勢,作為全球集裝箱制造的領軍企業,中集集團該業務恢復快速增長。「集裝箱的確是出現了一個非常大的復蘇,去年年初20英尺的集裝箱大概是1100美元一個,今年年初已經到了1700、1800美元。」吳三強介紹到,「我們認為這個趨勢是可以持續到2018年。前幾天世界上最大的航運公司馬士基公布了第三季度的季報,他們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也說到2018年是沒有什么問題的。行業內大家都普遍看好。所以我們認為這次集裝箱不是一個簡單的反彈,而是新一輪周期的開始,我們認為上升剛剛開始」。
「道路運輸車輛強勁復蘇」
據吳三強介紹,中集集團的另一主要業務道路運輸車輛業績也出現了強勁復蘇,這主要得益于集團的全球化部署。此前,中集集團的重卡銷售主要依賴于中國市場。而內地市場重卡行業波動巨大,此前銷量從2010年的最高峰100萬輛下降到2014年的40萬輛。為了擺脫這種影響,「中集集團做了很大的部署」吳三強介紹到,「比如說加大了美國、歐洲的比重。現在道路運輸車輛集團,美國有3間工廠,波蘭有一個組裝點,同時在英國也有一個工廠,這樣我們就非常好的熨平了經濟周期的波動,擺脫了中國市場不好帶來的影響。加上去年整個國內重卡行業全面復蘇,所以今年整個車輛集團的市場表現還是非常令人矚目的。」
關于道路運輸車輛的未來發展,吳三強認為,隨著物流業的發展和整個國家的建設,整個行業未來是非常好的。隨著中國相關法規的推動,會有大量的車輛更新換代。中集集團已經在新能源汽車上有所布局。
「中集下屬的一個關聯公司是珠海銀龍的股東。最近我們一直跟銀龍在做一些電動卡車的研究。我們認為電動物流車將來可能會是較大的藍海,今年的電動物流車應該有10萬輛左右,但基本上都是小型車。隨著技術進一步突破,未來的中重型卡車也會全面電動化。」
天然氣裝備業務毛利顯著回升
中集集團的能源化工裝備主要是天然氣裝備業務。隨著油價提升,天然氣跟柴油之間的性價比日益凸顯出來,「以天然氣卡車為例,去年100臺里面大概有4臺是天然氣重卡,今年的9月份達到11臺,是翻倍的。」吳三強介紹到,油價和環保因素都會讓國內對天然氣的需求不斷加大,加上集團制造技術不斷提升,整個天然氣裝備業務復蘇較快。
在講到集團旗下能源公司安瑞科業績不盡如人意時,吳三強非常坦誠地講到,「今年上半年我們的業績的確不是特別好,落后于整個天然氣行業的整體的發展勢頭。」同時,他也介紹了業績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上半年的鋼材價格上漲的過快,公司在營銷策略上匹配得不夠好。公司在下半年已經進行了調價,毛利水平得到了顯著回升。他特別強調到「大家應該對天然氣行業有信心,我們認為天然氣行業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一個風口。」
前海土地有望明年釋放收益
對于市場非常關注的前海土地開發問題,吳三強表示,「我們近期會有5.7萬平米的先行啟動區,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這方面的工作。因為涉及到地方政府的很多事情,不會一蹴而就。但是,明年應該會有比較多的成果放出來。具體來講明年我們會逐漸地有一些土地增值計入到公司的營業外收入的賬上。前海是一個綜合的開發區,以CBD為主。」
據介紹,中集集團目前在全國擁有近30平方公里的土地儲備。資料顯示,這些土地儲備包括深圳前海(52.4 萬平米)、深圳太子灣(6.4 萬平米)、深圳坪山(82.0 萬平米)、上海寶山(17.8 萬平米)等,且核心地塊正在推進土地工轉商。
另外,寶山地塊和太子灣地塊的搬遷補償協議已經于2016年12 月和2017 年8 月簽訂。而最受矚目的深圳前海地塊,在今年10月集團與前海管理局公布了框架協議。據相關機構根據協議內容測算,中集獨自享有的前海土地增值價值或達238億元,幾乎相當于再造一個新中集。
近9億收入有望四季度入表
根據財報,中集集團前三季實現凈利潤13.09億元。但該收益未包括集團的太子灣土地補償款4.95億元和電商股權出售收益4億元,對于這兩筆收入何時確認,吳三強說,「這些收入需要經過股東大會批準,所以要履行相關程序(才能計入),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在第四季度確認。」
中集集團是A+H股,截止11月9日收盤,A股中集集團報價20.34元人民幣,港股中集集團報價16.02港元,差距較大。吳三強認為這是兩地市場投資者機構不同導致的,「港股的投資者以海外基金為主,實際上他們對國內一些情況并不是很了解。」吳三強認為集團在港股市場應該被低估了。
今年10月,摩根士丹利給予港股中集集團的增持評級,目標價19.7港元,對此吳三強表示出于合規考慮不方便回應,但他強調到,從歷史上看,中集集團這些年給投資者的分紅等回報是非常好的。
空港裝備發展迅速,未來繼續探索新領域
中集集團的空港業務最初是做登機橋,延伸到現在給快遞、電商做分倉化。「雙十一就要到了,物流公司非常依賴于這種核心裝備,現在這些裝備都是我們中集做的。我們的空港裝備已經是一個智能制造集團了。我們在考慮一些業務上的分拆,希望將來有機會給大家一些回報。」吳三強說。
最后,關于集團未來的發展,吳三強認為首先會把現有的板塊繼續做好,然后會在一些新興的領域做探索,比如新能源汽車。吳三強說,「中集的文化就是自強不息,挑戰極限,突破自己。我們不斷尋找新的發展領域,一定保證進入任何一個行業都要做到第一,否則就不做。這么多年,我們大概有18個產品都做到了。」
重要聲明:本數據內容僅供參考,惟不保證該等數據絕對正確,亦不對由于任何數據不準確或遺漏所引起之損失負上責任。本資料并不構成對任何投資買賣的要約,招攬或邀請,建議或推薦。過往的表現并非未來表現的指標。投資前,投資者應充份了解產品性質及風險,考慮投資是否適合閣下的個別情況,如有需要,應咨詢專業顧問。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