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如白駒過隙,社交電商在迎來也正式迎來大爆發。
什么是社交電商?顧名思義,就是社交化電子商務,是指將關注、分享、溝通、套困、互動等社交化的元素應用于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
每一年,無論是互聯網還是其他行業,都會出現代表性詞匯,可以理解為是一整年的行業縮影。
社交電商作為2018年的一股巨大勢力,如今已經成為電商行業的一個聚集爆發點。2018年即將結束,在一整年中社交電商究竟給大家帶來了哪些代表性詞匯,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下。
1、拼多多上市
今年關于拼多多的新聞可真不少,最大的新聞便是拼多多上市!
7月26日,拼多多在上海和紐約兩地同時敲鐘,以股票到嗎“PDD”在納斯達克上市。
按下按鈕后,拼多多股價很快上漲40%并維持一整天以26.7美元/ADS(+40.53%)收盤。盤后交易,拼多多繼續上漲,以351億美元的市值結束首日,相當于2/3 個京東。
成立不過三年的拼多多,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連續12個月成交總額達到2621億,年度活躍買家3.44億人,平均每個人在拼多多一年花762元。
隨著拼多多上市,正式引爆了電商的另一個戰場:社交。
拼多多依靠砍價、拼團等社交網絡促銷方式,成功完成了拉新促活,低成本的獲客讓不少電商平臺眼紅,隨著電商紅利逐漸消失,社交創造了流量挖掘新方式,吸引了蘇寧、阿里、唯品會等玩家入局,拼多多也瞬間成為社交電商的典型平臺。
2、拼團玩法
拼多多的快速崛起,其拼團模式功不可沒,也引發了其他電商巨頭的紛紛效仿。
無論是支付寶、淘寶,還是京東、肯德基,紛紛玩起了拼團營銷。拼團具有強烈的社交屬性,具有引流價值,并其操作簡單,易用性強。對于消費者來說,利用原有的社交關系拉人拼團似乎正對“量大優惠”的傳統觀念;對于商家來說,消費者自發轉發鏈接大大節省了推廣費用,既是營銷手段,也是銷售渠道,還能降低推廣成本,屬于低成本拉新促活的方式。
拼多多的成功可以借鑒,但其存在的缺陷也需要廣大商家和電商平臺謹記。
拼團如今已經深受電商平臺的青睞,也逐漸被更多線上商家爭相效仿,相信這個模式方式在2019年仍會一直延續下去。
3、山寨、假貨
在拼多多上市不久,關于拼多多的負面消息接踵而至:山寨產品橫行、拼團有貓膩,各種負面消息排山倒海壓來。
拼多多在經過約談后,表示會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加強對入駐平臺經營者及商品的管理和審核,積極配合各地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檢查。
其實,這也暴露了社交平臺最不容忽視的一點:人們在被低價吸引的同時,產品質量也是他們最看中的地方。
盡管社交電商的最大殺手锏便是“低價”,但商家們需要明白,低價不等于低質,更不等于山寨貨甚至是假貨,萬不可以次充好。
4、分銷
微商其實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微信朋友圈,可謂是社交電商最常見的一種賣貨方式。
然而近日在朋友圈出現的微商模式,不僅僅是賣貨這么簡單,已經從買賣貨轉移至分享,是一種分銷策略。
像今年6月推出的新平臺每日一淘,還有云集、貝店等,這三者均采用了S2B2C模式,這種模式更加復雜,S和B需要協同合作,共同服務C,同時需要S整合上游資源,集中采購,統一服務,并提供技術支持吃,從而形成一個讓消費者“自用省錢,分享賺錢”的商業模式。
消費者通過分享商品頁面或鏈接,吸引對方購買后,就能從中獲取傭金。
這種以拉人頭來賺傭金并發展多層級的分銷模式,風靡了當今的朋友圈和各大微信群。不知這種模式能否在2019年繼續延續下去呢?
5、小程序電商
小程序基于微信生態運營,自帶社交屬性,通過社交網絡獲得裂變式的爆發,完勝社交到點上的無縫銜接。
無論是拼多多、京東,還是肯德基、蘇寧小店,不管是線上平臺還是線下店鋪,紛紛搭建小程序。
小程序開發、維護成本低,小程序二維碼如今也已經實現“一碼兩用”功能,與公眾號完美結合,背靠微信自帶大面積推廣功能,甚至無需用戶安裝和注冊,劉暢的使用體驗必然能夠吸引不少用戶,對于線下商家來說,也是獲取線上流量的最佳渠道;對于傳統電商而言,小程序電商為他們打開了另一個流量大門。如今小程序月用戶達到了10億人次,背后的流量紅利可想而知。
盡管小程序在2017年處于高開低走模式,經過微信的不斷更新迭代,今年也是小程序發展最為紅火的一年,小程序也是社交電商發展的催化劑,隨著更多線下和線上商家的涌入,2019年必然還會再次迎來一波爆發熱潮。
6、內容電商
小紅書以UGC為依托,沉淀社區與口碑,同事引入大量KOL、明星、網紅入駐,引爆粉絲流量,豐富社區內容,增加用戶使用粘性。
今年熱播大劇《延禧攻略》劇組入駐小紅書后,導致小紅書人均使用時長峰值超100分鐘,較平時增加20分鐘。
內容電商是一種通過幫助消費者“種草”的賣貨方式,利用一些互聯網名人打造產品口碑。由此看來,內容電商更需要思考如何維護平臺上的大V和KOL,注重粉絲運營,產生出更多爆款內容,通過與用戶分享、互動提升用戶體驗,實現賣貨行為。
7、熟人經濟
社交電商的一切消費基礎,建立在熟人經濟。
熟人經濟就是熟人生意,由于“社交”本身這種人際關系就比較復雜,熟人經濟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1)深層關系:親朋好友、關系中上的同學和同事
2)中層關系:關系普通的朋友、同事
3)淺層關系:陌生關系,交流較少
一般在微信環境中,產生社交電商交易的大多是深層關系和中層關系,或者是將淺層關系慢慢發展到以上兩個關系后,再產生交易行為。
無論是微商,還是平時分享的拼團、砍價動態,基本上都基于“熟人經濟”。在熟人關系理論中,大家也會認為產品更可靠、更實惠,以至于這種熟人經濟更容易產生復購率,口碑傳播速度也更快,用戶信賴度非常高。
8、信任經濟
維持社交電商的除了熟人經濟外,還有信任經濟。
無論是哪一模式的社交電商(拼團電商、內容電商、微商等),都離開不這兩種經濟模式。
例如拼團、微商的信任經濟的人脈主要分布在社群、微信、QQ群等。
內容電商,例如小紅書,影響力主要依靠大V、網紅、明星為主,一切建立在粉絲基礎上,從而帶動交易行為。
信任經濟對社交電商而言,首先擁有KOL、大V背書,更容易打造爆款商品,其次加上明星入駐,讓用戶更放心,產生信任感。對于微商來說,信任經濟能夠獲得拉新促活的行為,為自己帶來更多客源。社交電商的信任經濟對人的要求高,比較過度依賴人脈關系和影響力。
無論如何,社交電商必然是離不開這種經濟行為。
回首即將結束的2018,社交電商行業正式迎來行業繁榮,盡管很多社交電商平臺仍然有很多漏洞急需補上,相信在未來格局上還會有諸多變數,2019年社交電商將會有怎樣的發展,還有待觀察。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