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ICQ.com結拍14000美刀 騰訊棄掉舊愛域名
4月18日訊,據悉,騰訊“前身”官網域名OICQ.com于15日到期被刪除重注后被競價拍賣,此域名在引發關注熱潮,經過3天的競價拍賣,OICQ.com域名最 終以14000美刀(約人民幣88105元)的價格成功結拍。
域名百科查詢,OICQ.com注冊于1999年,域名續費期至2012年1月26日,目前,騰訊公司手上持有兩CN域名OICQ.cn/.com.cn/.net等域名。1999年,騰訊推出了OICQ即時通訊軟件,并注冊了OICQ.com和OICQ.net域名,后因域名爭議問題,這兩個域名被仲裁回。2001年4月,騰訊只得放棄自己經營已久的品牌,更名為騰訊QQ2000,用上自己設計的卡通圖像,此后整整兩年光陰,騰訊一直將tencent.com域名作為主域名,OICQ.com低調退出公眾視線。
2.中國互聯網IP庫發布 廣告投放更趨規范化
北京時間4月18日消息,中國第一個互聯網IP地理信息標準庫(試行版),今天由中國廣告協會互動網絡分會IP地理信息標準委員會(簡稱IPB)主持發布。
IP地理信息是互聯網服務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互聯網廣告進行地域定向投放的重要依據。規范互聯網IP地理信息,可以為廣告投放避免因IP混亂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目前,我國互聯網廣告行業內IP庫由于沒有統一標準,導致版本眾多,在具體使用時,存在對同一個IP地址的地域判定結論出現較大差別的問題。因此網絡廣告地域定向無法真正實現精準,造成了廣告投放的大量浪費。
中廣協互動網絡分會秘書長陳永先生表示:“此次IP標準庫的發布和IP標準委員會的成立,是在行業各成員單位的大力推動下完成的,這反映了我國互聯網行業標準意識的提升,也標志著我國互聯網廣告行業開始步入一個標準化發展的新階段”。
3.奇虎360訴騰訊壟斷案今日開庭 雙方專家可質詢
“3Q大戰”進入第二季。騰訊、奇虎360紛紛將對方告上法庭,并提出了超過億元的賠償要求。今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將對原告奇虎360訴被告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一案進行一審。
本次奇虎360在廣東省高院起訴騰訊,請求法院判令騰訊公司立即停止濫用市場地位,停止實施QQ軟件用戶不得與原告交易并捆綁搭售安全產品等行為。奇虎360還提出巨額索賠訴訟,要求騰訊公司公開道歉,并賠償其經濟損失1.5億元。
該法律案件始于2010年爆發的“3Q大戰”。2010年,360推出“扣扣保鏢”將矛頭對準Q Q安全衛士,同年11月騰訊公司發布了《致廣大Q Q用戶的一封信》,要求用戶在Q Q軟件與360軟件之間只能選擇其一使用。據了解,除了今日開庭的奇虎360訴被告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糾紛一案,2011年9月,廣東省高院對騰訊公司起訴“360扣扣保鏢”不正當競爭進行立案,但因奇虎公司提出管轄權異議,尚未排定開庭日。騰訊不僅要求停止開發、傳播“360扣扣保鏢”及相關軟件,更要求360賠償經濟損失1.25億元人民幣。騰訊起訴書稱,“360扣扣保鏢”直接針對騰訊Q Q軟件,污蔑、破壞和篡改騰訊Q Q軟件的功能,同時將360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嵌入Q Q軟件界面。
4.人民網考慮收購優質網站 今年香港歐洲開分公司
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網,上海證券交易所代碼:603000)今天展開申購,其董事長馬利昨天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人民網是第一家將采編業務納入上市主體、實現整體上市的新聞網站,公司上市后會考慮收購優質網站資源。
馬利還稱,從盈利模式來看,與新浪、搜狐、騰訊、網易四大商業網站相比,人民網與新浪最為相似。
人民網董事、副總裁陳智霞昨天表示,公司未來的重點發展業務共三項:包括互聯網廣告、網絡輿情業務、移動互聯網業務。其中,網絡輿情服務被視為人民網信息服務業務的重要增長點。陳智霞介紹,目前人民網網絡輿情服務的產品可分為線下和線上兩大類,其中,線下產品為《網絡輿情》內參雜志;線上產品包括網絡輿情監測系統、互聯網輿情監測報告以及網絡輿情咨詢服務等。2009-2011年公司網絡輿情服務的收入分別是:503萬元、1566萬元、3273萬元。
5.APP創新被指僅能生存24小時:拍照類應用陷惡夢
目前,僅在iOS平臺上就有數幾十款拍照類應用,安卓平臺上更是不勝枚舉。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此類應用的死亡率或達99%,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已經成為草根開發者的惡夢。
圖兜創始人吳磊(化名)此前是一名塞班平臺的軟件開發商,2011年,他把攝影產品移植到了安卓和蘋果平臺。
吳磊表示,日趨高企的推廣費用已經成為草根開發者不能承受之重。
姚鴻指出,刷榜、買榜正在成為行業潛規則,一些開發商為了迅速積累人氣,甚至不惜花上百萬元來購買熱門榜單的位置。他同時指出,以平均投資額算,如果每一個同類開發商投入的創業資本是50萬元,那么50個開發商投入就超過2500萬元,而這些在未來都有可能成為泡沫破滅,造成的損失無疑是巨大的。”
2011年6月,騰訊推出類似Instagram的應用Q拍,并整合資源對其進行推廣。
CSDN(微博)范凱表示,騰訊目前已將Kik、talkbox、Instagram類應用一網打盡,新生代的社交型app產品做的雖好,但是用戶運營卻很容易碰觸QQ用戶的天花板,難以撕開用戶規模的口子,移動時代至今還是寡頭時代。
對此,姚鴻表示,一些互聯網企業正變得越來越龐大,因此一些子項目就變得很難接入,比如說圖片分享。
徐灝則指出,Instagram能夠吸引重多粉絲,并且憑借十幾人的團隊獲得Facebook的10億美元收購價,與其企業的創新性和文化存在重要關聯,而這并不能夠被簡易復制,也是國內企業正在學習的東西。
杭州市濱江區偉業路3號
業務熱線(微信同號):18143453325
業務郵箱:2848414880@qq.com
業務QQ:284841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