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2001年以后)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為履行入世的承諾,以及適應新的國際經濟環境,中國的外貿政策出現了大幅度的調整。外貿政策目標已經成為:促進對外貿易發展,構造有利于經濟均衡發展的產業結構,實現產業的持續升級,推動中國經濟在適度內外均衡基礎之上高速發展。
中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國別結構以及所處的國內外政治經濟關系,決定著外貿政策的取向。
自1996年開始,機電產品的出口就已經占據中國對外貿易商品結構的第一位,但主要的出口方式是加工貿易或代工貿易,而且三資企業在進出口總額中所占的比重在逐年上升,再加上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仍然不高,所以外貿政策的選擇應傾向于出口商品結構的優化,或者中國國內產業結構優化。
中國主要的貿易對象是美國、日本、歐盟、東盟和韓國,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也主要來自這些國家或地區,因此,中國外貿政策必須根據這些國家或地區的政治經濟情勢的變動而有所變動。
另外,針對國際社會中區域集團化的傾向,中國在近年也開始逐漸通過雙邊和多邊磋商參與到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之中,為中國經濟發展和對外貿易發展創造良好的周邊環境和國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