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上海關區太陽能電池出口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美對我國太陽能產業貿易保護措施頻出值得關注
據上海海關統計,今年1月,上海關區出口太陽能電池1008.4萬個,價值1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別大幅增長1.4倍和1.6倍,繼續保持去年以來的快速增長態勢;出口平均價格為每個108.8美元,上漲8.2%。
一、今年1月上海關區太陽能電池出口的主要特點
(一)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占8成。今年1月,上海關區以一般貿易方式出口太陽能電池817.6萬個,增長1.3倍,占同期上海關區太陽能電池出口總量的81.1%。此外,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176.9萬個,增長1.7倍,占同期關區太陽能電池出口總量17.5%。
(二)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占主導地位。今年1月,外商投資企業通過上海關區出口太陽能電池684.9萬個,增長86.9%,占同期上海關區太陽能電池出口總量的67.9%。同期,私營企業出口296.5萬個,激增7.8倍,占同期關區太陽能電池出口總量的29.4%;國有企業出口26.6萬個,增長10%,占同期關區太陽能電池出口總量2.6%。
(三)7成以上出口至歐盟。今年1月,上海關區對歐盟出口太陽能電池724.6萬個,增長3.7倍,占同期關區太陽能電池出口總量的71.9%。同期,上海關區對美國出口108.3萬個,激增9.5倍,占同期關區太陽能電池出口總量的10.7%;對印度出口104萬個,增長87.4%,占同期關區太陽能電池出口總量的10.3%
二、近期上海關區太陽能電池出口保持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一)國際市場需求快速復蘇是近期上海關區太陽能電池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去年以來全球光伏市場需求呈現爆炸式增長,推動我國太陽能電池出口激增。據國際專業研究機構IMS Research公司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光伏裝機容量約17.5GW,同比增長超過130%。同時,預測2011年全球光伏市場仍將保持17%以上的增速
[1],國際市場的旺盛需求將進一步帶動我國太陽能電池出口保持快速增長。
(二)國內太陽能電池產能快速擴張顯著提高出口能力。近年來,在我國《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等相關政策的扶持下,我國光伏產業日漸成熟。2010年10月,《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太陽能電池等新能源產業是我國未來幾年重點推進的產業領域之一。在相關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快速增長,目前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生產國。此外,2010年在國際市場需求復蘇的帶動下,我國太陽能產業迎來了一輪發展機遇期,國內各大企業紛紛擴充產能以應對市場需求的激增。無錫尚德、天威英利、河北晶澳等國內主要太陽能光伏電池片和組件生產企業的產能擴張速度都達到了50%以上。國內太陽能產能快速擴張顯著提高我國相關產品的出口能力。
三、值得關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現為世界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產品制造基地,去年我國太陽能電池產量將接近全球總產量的50%,但我國太陽能光伏產品總產量的95%必須依賴出口消化
[2]。目前,太陽能電池國際市場正出現以下3大變化,將對我國太陽能電池出口產生不利影響:
一是歐洲國家削減太陽能補貼導致需求疲軟。長期以來,國外出臺的多項補貼政策是我國太陽能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歐盟是我國太陽能電池出口的最大市場,由于經濟前景不容樂觀,部分國家宣布將削減太陽能補貼。今年1月下旬,德國再次出臺了本年度補貼下調方案:下調幅度依據2011年1到5月的年化裝機規模確定,若其分別超過3.5GW/4.5GW/5.5GW/6.5GW/7.5GW,則2011年中期上網電價下調幅度將分別為3%/6%/9%/12%/15%
[3]。同時,意大利政府于2011年1月起,將規模5MW以上的光伏電站項目的上網電價補貼將下調9.3%;4月后,將再下調一次
[4];捷克也將于今年起降低安裝在農用土地上太陽能電站的補貼
[5],甚至提出了一系列針對國內泡沫式光伏電站投資的懲罰方案,該方案包括對光伏電站銷售電力的所得收入征收26%的“太陽能稅”以及追溯性地征收之前已免去的稅收等措施。主要出口市場政策調整帶來的需求疲軟可能引發我國太陽能產業短期內出現產能過剩。
二是國內外同類廠商相繼擴產競爭將加大企業生存壓力。去年歐洲光伏市場的強勁需求帶動全球太陽能制造業的飛速發展,據統計,國外10大太陽能電池生產商中,有9家計劃提高產能,去年底這9家廠商的總產能預計已達到9.5GW
[6]。同時,國內太陽能電池生產企業也在紛紛加大步伐擴大產能,據預測到2011年年中或年底,尚德電力、河北晶澳、天威英利等國內企業產能都將超過1.5GW,個別企業產能甚至超過2GW
[7]。國內外同類廠商相繼擴產可能進一步加劇我國企業競爭壓力,同時也加大了國內太陽能電池產業產能過剩的風險
[8]。
三是美國對我國太陽能產品貿易保護措施頻出將不利于我國光伏產品進一步開拓市場。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去年10月15日表示,美方正式按照《美國貿易法》第301條款,針對中國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清潔能源政策和措施展開調查,調查涉及中國的太陽能、電池、風能及節能汽車等新能源行業。如果相關投訴被證明理由正當,美國政府有可能向WTO提出針對中國的起訴
[9]。此外,今年1月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軍事授權法,其中包含了一項鮮為人注意的“購買美國制造”條款,即國防部購買太陽能電池板必須是“美國制造”,這一法案也將徹底斷絕我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開拓美國軍用太陽能市場的路徑
[10]。雖然目前絕大部分中國光伏企業的出口市場還是以歐洲為主,但是從長遠來看,美國光伏市場的發展潛力十分巨大,特別是隨著歐盟補貼政策退出,天合光能、無錫尚德等大多數中國光伏企業都加大對美國市場的布局和投入
[11]。美國針對我太陽能電池產業的貿易保護措施將對我國太陽能產品拓展其市場帶來較大的沖擊。
[1]太陽能新聞網:《IMS Research:2010年光伏安裝量達17.5GW》,2011年1月19日。
[2]新華網:《光伏全球范圍內的高增長國內市場興奮但海外投資者的擔憂》,2010年12月7日。
[3]搜狐網:《歐洲紛紛削減補貼全球光伏業又到岔路口》,2011年1月17日。
[4]太陽能新聞網:《2010年太陽能光伏行業分析與2011年展望》,2011年1月11日。
[5]《國際金融報》:《光伏產業隱現過身危機》,2010年12月13日。
[6]中金在線:《需求減少,中國光伏業面臨出口轉內銷》,2010年9月28日。
[7]硅訊網:《2011世界光伏市場烽煙四起》,2011年1月28日。
[8]中金在線:《需求減少,中國光伏業面臨出口轉內銷》,2010年9月28日。
[9]鳳凰網:《301調查對國內光伏行業的影響重在長期》,2010年10月19日。
[10]中國經營網:《“美國制造”法案或打擊中國太陽能企業》,2011年1月17日。
[11] 21世紀經濟報道:《一周蒸發32億元?光伏企業美國市值大縮水》,2010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