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未雨綢繆的本事,就不能管戰略。
文 / 陳振燁
在福建,福耀玻璃幾乎家喻戶曉,今年5月《經理人》記者曾經到福建莆田采訪,途經福耀在福清的基地,遠遠望去如同一座小城,同行的當地人隨便就能講出幾件關于福耀和曹德旺的趣事,他們的家族,他們一擲千金的慈善行為。
今年上半年,福耀股份的業績漂亮到無可挑剔,收入同比增長52.7%,凈利潤8.87億元,增長296.1%。半年剛過,曹德旺個人已向社會捐贈了10億元,為玉樹賑災,為家鄉修建圖書館,他的慈善行為得到了很多掌聲。
如今,65歲的曹德旺依然是福耀玻璃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但已處于半隱退狀態,他一手創辦的福耀集團,目前由他的長子曹暉掌控。2010年9月7日,《經理人》記者在曹德旺的豪宅里見到了他,對他進行了獨家專訪。 《經理人》:你現在把公司經營權交給了兒子曹暉,上半年業績這么出色,很多人都覺得這是曹暉的功勞,你對曹暉的表現還滿意嗎?
曹德旺:我現在不管事,每天不用上班了。曹暉是專門學管理出身的,再加上我們的管理層對他很支持,我們的管理層都很優秀,也不能說曹暉一個人本事大,應該是整個管理團隊。
《經理人》:最近又在談接班人問題,從目前來看,你覺得福耀的交班算成功嗎?
曹德旺:現在還不算成功,管理上的交班算是比較成功了,近10年來,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管戰略,曹暉在這方面還欠缺一些。
《經理人》:戰略把控可不是幾天就能學會的,這方面你會怎么培養他?
曹德旺:把我怎么做決策的方式,怎么預測到危機,經常灌輸這些思想給他們。所謂市場信息,比如發現電視在播水災,再過十幾天還在播,說明很嚴重,你就要注意了,這里會隱藏著很大的商機。但企業家的責任不是單純賺錢,單純賺錢你肯定會完蛋,牢記你的職責還有奉獻,在奉獻中收益。
假如你今天決策上一個項目,首先要考慮市場有沒有需要,市場有需要,你去辦,那么機會來了你就賺錢。怎么算有需要呢,比如某個地方發洪水很厲害,十幾天還沒停,先查一下有沒有影響到當地生產,如果有影響,災后他們最需要什么?房子塌了,需要臨時搭蓋,臨時搭蓋需要什么?需要油毛氈,需要建筑材料,需要藥品,需要蔬菜,那么你看看當地廠家的庫存狀況,能夠知道是最好的,再了解一下他們的生產狀況,這時候,你認為可以去的話,把東西運過去,雨停了,需要災后修理的時候,這些就派上用場了。
因為市場是動態的,今天是太平盛世、風和日麗的時候,股票黃金、名人字畫、首飾值錢,突然發生了戰爭,明天誰還買這些東西,馬上就轉向生存第一的東西了。真正做生意,要理解市場是什么,市場是一個抽象的東西,要廣義地理解市場,市場涵蓋著什么預兆,這里包括天時、地利、季節、風土、人情、政策,萬象都在,那么你要通過現象來判斷市場的走向。這叫未雨綢繆,預測市場,沒有這套本事你就不能管戰略。
《經理人》:有些企業家交班不徹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退而不休,你能做到既退又休?
曹德旺:天下事不了了之,你想了,可永遠都了不到。我想我再做下去,會對公司不利,現在應該讓曹暉他們去做,我在旁邊看看,如果做的不行,我就提醒他們哪里不行。
《經理人》:那平時都是怎樣了解公司運營情況的?
曹德旺:有一個很完整的月報表。我兒子他很摳,他也管得很嚴,日常管理他們這幫人足夠了。決策上的管理我們在外面多走,多聽聽多看看。
《經理人》:你之前說過,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企業,很留戀,現在還有這種感覺嗎?
曹德旺:現在還有一點感覺,但平時也很忙,還有很多別的事情可做,比如說慈善。
不需要巴菲特來勸捐
《經理人》:9月底比爾 蓋茨和巴菲特來北京做慈善活動,我聽說他們也邀請你去參加,外國富豪到中國來勸說中國富豪,你怎么看這種事情?
曹德旺:如果我去參加,肯定不是因為蓋茨和巴菲特,是我一個很好的朋友邀請我的,如果我說去的話,也是為我朋友捧場。我認為,蓋茨和巴菲特不是來做慈善的,是來做他們自己廣告的。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有非常厚實的三教文化作基礎,看看香港李嘉誠、臺灣王永慶,王永慶在臺灣捐款有幾十億美金,比你巴菲特早得多了,他捐的長征紀念醫院是80年代啊。我曹德旺向國家捐獻財產那會兒,你蓋茨和巴菲特還沒捐呢吧,應該是我來勸他們,不是他們來勸我。
在中國,慈善是一個多方面的問題,其實我們民間都在做,因為受文化影響,佛教不提倡到處宣揚,很多人捐款都是隱姓埋名,他們認為捐款到處宣揚會倒霉。有的是我們政府制度上的問題,像我,我申請把70%的股份捐出去,三年了都沒批,我們的法律法規制度還沒有調整到這個水平上。
《經理人》:如果捐贈股份不被批的話,你的慈善事業要怎么做?
曹德旺:我今年拿了1億股份去賣,變現后再捐出去,我拿出7個億捐給我家鄉,3億蓋學校、蓋寺廟,4億在福州建圖書館。這是我們自己在做、想做的事情,跟你巴菲特沒有關系。不用誰來教,我對他們來中國勸捐很反感。我認為中國人始終都是偉大的,比他們美國人偉大。我們的同胞,大多數都是樂善好施的,我的慈善行為就是向我們同胞學的。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