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夜走紅,為一夜暴富,很多企業都幻想著走捷徑,譬如到國外注冊一個境外品牌然后回到國內生產運營之類。說這話并不意味著我們壓根就不應當開啟智慧的頭腦,去盤點自己的聰明,去追逐可能近在咫尺的成功。
能抓住機緣,事半功倍地成就自己要做的事情,誰也不會選擇回避和逃逸。但萬事都有道在。說到做品牌,我們知道,品牌還是要用心去做的,品牌文化,還是要時間去鑄就磨礪的。在這個世界上,真正不費吹灰之力辦成一件大事的神話微乎其微,更何況“出來混是要還的”,輕易到手的東西,極有可能一不留神復又乘黃鶴歸去。
創造一個好的品牌不易。首先,品牌的生存需要一個好的環境,在一個法制越健全的國家,品牌作為一種知識產權生存的空間就越大。而中國曾經出現123個瓦倫蒂諾,13條鱷魚,如今還有無數的Boss正在浮現,品牌作為無形資產,如果離開了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法制環境,它的生存發展將會是特別艱難的一個問題。
無疑,中國的鞋服、箱包品牌還有非常漫長的路要走。一個有價值的品牌需要幾代人上百年的努力才能走向高峰,我們所知道的像夏奈爾、路易威登等這些國際品牌都是代表。中國品牌的含金量除了在產品的品質、產品的熟悉度上需要拉近與國外的差距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問題。比如眾多鞋服、箱包品牌已有相當高的知名度,但其市場價值卻不高,原因很簡單,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才是支撐品牌的根本。
然而忠誠度需要積攢,需要企業不斷地改變策略、改變適應顧客的方式、調整產品的方向、努力給顧客提供離他們更近的服務,來提升顧客對一個品牌在為我“用心”的感知度。(轉載自:全球箱包網)
國內有很多企業家總是希望在自己這代人身上創造出與世界比肩的品牌,這事兒的難度不言而喻。顯然,如果你指望品牌的含金量升值,你就必須要安下心來,“閉關修煉”。很多東西需要時間,比如品牌的文化,品牌倡導的理念、生活方式能否影響我們同年代的顧客甚至幾代的客戶,有沒有挖掘潛在顧客的能力,能不能培養不同時代顧客的忠誠度。
有價值的品牌還應是有所主張的品牌,能夠倡導大眾生活方式。對于消費者而言,品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可以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象征。因此,打造品牌的過程,其實也是倡導消費者生活方式轉變的過程。
因此,和新聞要有“態度”一樣,品牌也應當是有“態度”的,這“態度”自何而來?它來自企業家的思想修為,來自品牌的內涵,來自企業與品牌文化。
而這一切,來自我們做品牌的用心度。其實,我們“做”品牌的過程也要有個“態度”,這個“態度”就應當是:用心做品牌,用心創造快樂。企業家用心做品牌的過程,就是用心創造快樂的過程。無論是一個有所主張的品牌,還是能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象征的品牌,無疑都會給人們生活帶來快樂。
必須再次強調,現在的企業應該修練的多是太極,是內功,修煉這種功夫需要的是恒心、耐心、虛心、和決心,需要靜下心來,不可喧鬧,不可浮躁,一步一個腳印地求取進步。
長此以往,品牌的內力才會顯現。
急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