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寧波日報
寧波檢驗檢疫局發現,近期寧波地區多家輸非產品企業出口至非洲的批次大幅減少,與此同時,相應批量的產品不約而同地發至香港。此外,企業偽造檢驗檢疫(CIQ)證書的情況也時有發現。
原來,埃及政府自2009年5月起,要求中國出口工業產品(藥物與醫療器械除外)必須提交由中國檢驗檢疫機構出具的裝運前檢驗證書。今年,寧波輸埃工業品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據寧波檢驗檢疫局統計,前十個月,寧波出口至埃及的工業產品共3005批,貨值近1億美元。但伴隨出口的快速增長,一些企業動起了“歪腦筋”,有些企業繞道香港出口非洲,有些甚至偽造《輸埃工業品裝運前檢驗證書》,今年寧波檢驗檢疫局已查獲偽造的CIQ證書67份,立案5起。
寧波檢驗檢疫局調查發現,企業將原來直接出口至非洲國家的貨物到香港轉口再發至非洲,目的是為了逃避裝運前檢驗。企業此舉的原因,一是裝運前檢驗周期過長。據統計,一批輸非產品的報檢單證,完成全部裝運前檢驗工作需10個工作日左右,是其他出口工業品檢驗工作周期的2倍多。二是真實價格浮出水面導致利潤降低,裝運前核價使得客戶要按照真實價格繳納進口關稅,減少了利潤。因此,客戶常以此為借口變相要求降價,將減少的利潤轉嫁到國內生產企業。三是企業自身產品質量不過硬,害怕不合格。輸非產品種類繁多,產品檔次相對較低,尤其是表外商品,工廠缺少對產品質量的正確把關。檢驗監管部門對輸非產品的重點關注使得企業害怕產品不合格,不能出口。
輸非工業品繞道香港出境,或偽造CIQ證書逃避監管,雖然表面上看使上述問題不復存在,但此舉同時也可能導致費用增加、產品風險加大、遭到國外黑名單通報,損害我國出口企業利益和我國產品質量信譽,也給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損失。為此,檢驗檢疫機構鄭重提醒出口企業,按照相關規定要求,主動申請并配合檢驗檢疫機構實施裝運前檢驗。如有使用疑似偽造CIQ證書的企業,應主動向當地檢驗檢疫機構核實證書真偽并說明情況,以避免遭到不必要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