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對中國跨境電商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全球最大的
社交Facebook推出了Audience Network產品服務,允許Facebook頁面廣告出現在移動App上。也就是說,如果你在 Facebook 上贊了某品牌的商品,當你在使用有關的第三方應用時,就有可能看見該品牌向你投放的廣告。
Facebook 的其它推廣廣告服務一樣,這些內容可能以橫幅、彈窗或者原生的形式出現。Facebook充分挖掘持續增長的用戶,把流量變現發揮到極致。這也為中國的跨境電商行業帶來了新的希望:大小跨境電商們的有了一條精準的渠道,有可能把自己的產品送到一個數量龐大的目標用戶面前:facebook用戶有22億,占全球總人口1/3,單日的活躍用戶就有超過10億。
對跨境電商業來說,Facebook推廣似乎是現階段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國內阿里巴巴已經開展了Facebook推廣代理業務,一次性收29800元錢,它們就能幫大小跨境電商做Facebook推廣,很多跨境企業選擇了阿里,但銷量并不是很理想。換其他的跨境渠道,效果如何呢?
Facebook推廣之前,國內跨境電商的渠道主要有:外貿展會、made in china,敦煌網,速賣通等大平臺、自己在國外建網站、靠外貿業務員駐外拉客戶等。
我們先來說一說外貿展會。展會在十幾年曾經深受跨境企業的青睞,一場為時三天的展會下來,參加的企業收到的幾百張名片不成問題,展會后三個月之內就能成交訂單,平均每屆能開發新客戶五、六名,這是相當可觀的數據。但現在,展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小,企業參加三天展會,只能收到幾十張名片,發現到最后,都沒能開發新客戶。
造成如此大差距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1、現階段外貿展會上的國外客戶,很大一部分已經有自己穩定的供應商了,參加展會只是為了摸清楚行情,如果發現現場的產品有更低的報價,他們會趁機向自己的供應商講價;
2、在
外貿展館出入的外國客人中,還有一部分是當地的零售商,這些零售商從當地的進口商或批發商處進貨,已經形成習慣,也清楚如果從中國直接進口,價格會比現在低得多,但零售商實力弱,沒有批量采購的實力,就算貨再好,價格再誘人,中國電商在當地沒有批發倉庫,就沒有和零售商合作的可能;
3、現在世界經濟不景氣,為了讓錢袋子里的錢花得更值,外國客人的采購行為變得異常謹慎,貨比三家,反復權衡,無形中也拉長了采購周期,百米競速變成了馬拉松長跑,跨境電商利潤被嚴重剝削;
傳統的展會渠道因為投入花費過高,已經不適用于互聯網時代的跨境公司了;互聯網時代,外貿國內外貿想再謀發展,還是要靠Facebook推廣。
轉自:盈店通官網www.onloon.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