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軍攻占南宋首都臨安(公元1276年),東南沿海港口慶元(即明州)、泉州等皆歸元手。元為發展對外貿易,在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于廣州、泉州、慶元等地設置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東南亞和西亞商船駛進各地港口,與元進行貿易。據日本史料記載,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日商赴南宋貿易,因元軍占領沿海港口未能貿易而回。(注8)同年,據中國史料載,日商船駛進慶元,請求以金交易銅錢。慶元地方官特請示元帝,忽必烈出于誘使日本通好的政治考慮,準其交易。(注9)由此可知,這一年 日商船赴元者并非一船,有的未能進行貿易即行回國,有的則獲得自宋以來即被禁止出口的大量銅錢。至元十四年日商船赴元貿
易,是有史料可查的元日貿易的第一次。隨后的記載逐漸增多,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十一月,元朝在揚州設立淮東宣慰使,為了誘使日本通好,特詔諭各港口準許與日商貿易。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日商在元朝政策的鼓勵下,竟然同時四船 篙師二千余入,駛進慶元港要求貿易。(注10)元軍駐該港統帥命人偵
察,確系商船人雖眾但無歹意,上報行省準其貿易。在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元軍征日慘敗之后,忽必烈仍末關閉元日貿易的大門。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日商船四只駛往慶元,中途遇風毀壞三船,惟一船抵四明市,要求貿易。四明市地方官偵知船中備有甲仗,恐有異圖,末敢擅自貿易,上報世祖。忽必烈令慶元哈刺腸率兵赴四明市戒備,但仍準其貿易。元朝對待日商的寬大,連日本人也不得不贊嘆為:u201c可見元人歡迎通商之誠。u201d(注11)元成宗即位后,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曾令元僧一山一寧乘日商船攜書信至日,日本幕府置之不理。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成宗十分惱怒,下令對日商船加重抽分,以示懲罰u2018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日商至慶元向地方官獻鎧甲,要求恢復正常通商貿易。元朝政府令取消九年的加重抽分令,但令浙江行省乎章阿老瓦丁率軍戒備,防止生事。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日商至慶元貿易,因元吏檢查商船貨物,日商不滿,以致持械焚掠慶元。(注12)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u201c浙東倭奴商舶貿易致亂u201d,虎都鐵木祿率軍開赴該地鎮撫始寧。(注13)日商在貿易中因故發生的騷掠,已為日后倭寇侵擾伏下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