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戰略利益優先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從發動、簽署到實施,其成功之處在于各成員方戰略利益的均衡:美國實現了其新的貿易理念,把環境保護與勞工保護問題納入了貿易談判及協定的約束范圍,在區域范圍內推動了貿易自由化:加拿大獲得了保障其國民經濟穩定運行的重要條件之一,美國這一龐大市場的門票;墨西哥維護了經濟體制改革的既定方向,并獲得了進入美國市場的制度性保障。實現戰略目標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核心,也為其他區域貿易安排提供了經典的范例。
明確中國參與區域貿易合作的戰略利益。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成為全球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中華民族的復興步人了良性循環的軌道,要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的高速發展,需要有周邊國家社會經濟環境的配合。因此,中國在亞洲的戰略利益就應該定位于建立一個穩定的亞洲、發展的亞洲、和諧的亞洲。在亞洲范圍內尋求與東盟建立區域貿易安排有助于實現這一戰略目標,同時也是貫徹這一戰略目標的一個重要步驟。建立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區將是一個雙贏的安排,對東盟成員來說,在全球貿易體制推動自由化進程放緩的情況下,通過區域貿易安排,更加便利地進人中國國內市場是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
2.貿易利益均衡
從貿易的角度來看,自由貿易狀態下的貿易均衡,是一國參與國際貿易并使之經濟福利最大化的顯示,只有在這種狀態下,按照資源稟賦優勢進行的國際分工,才能有效地整合國內與國際兩種資源,并對國內資源進行最優的配置。區域貿易安排的貿易效果是衡量一個區域貿易安排的重要指標,區域貿易安排要體現貿易自由化的基本思想,實現貿易上的均衡。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這一點上與作為發達國家的美國不同,回旋的余地并不大。
中國與東盟的一些優勢產業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高的競爭性,但是雙方在產業結構上仍然具有一定的互補性,開展貿易的前景是樂觀的。2004年全年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額達到了1058億美元,為中國第五大貿易伙伴;2005年第一季度,實現貿易額274億美元,上升為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簽署區域貿易安排有助于推動雙邊貿易向縱深延伸,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勢互補與協調發展。
3.貿易利益與其他經濟利益的均衡
中國貿易利益的體現要與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方向配合,也要與其他經濟利益配合。單純從貿易平衡的角度來評價區域貿易安排的效果是不全面的。從實際內容來看,區域貿易安排實質上是一種建立在貿易為平臺上的多元化的經濟合作機制。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在推動貿易自由化的同時,還對資本流動、知識產權、環境及勞工問題等提供了框架性的約定,并在一些重要的領域,如能源合作、社會安全等方面進行了制度安排。正是由于區域貿易安排不僅僅可以推動成員方的貿易,而且還可以帶動資本、人員的交流,大型項目的合作,甚至可以實現對成員方社會經濟制度發展方向與進程的影響,保障成員方之間提供相互支撐的生存環境。所以,區域貿易安排的設計與實施,要體現貿易利益與其他經濟利益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