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跟著朋友去阿里總部參加了他們的ICBU(阿里國際站)行業拍檔會議,雖然有事提前離開,但是還是基本上聽懂了他們的戰略布局,得出一個結論,真正懂外貿的阿里來了。
行業拍檔,也就是在每一個細分行業找出一個拍檔,阿里的拍檔很多,基本上就類似于是阿里的合伙人,戰略合作者的那種概念。
在我的概念里面,阿里很難做的很深入,因為他是綜合類網站,太多行業,太多產品,規律各異。玩流量拿詢盤阿里已經玩了這么多年,輕車熟路。但是,他想深入到每一個行業就非常難了,因為阿里只有互聯網背景,沒有任何的產業背景。
問題來了,阿里想要通過一達通和信保的體系,建立一個強大的數據(注意,這里的數據是企業視為最高級機密和生命的交易數據)系統,是他們的終極目標。但是,要想獲取到企業交易數據,只是提供詢盤,卻不能提高其他環節更加深度的服務,企業很難接受。這就是為什么一達通和信保被如此多的供應商所抵制。
但是所謂的深度服務必須以了解行業或者產品為基礎,這一點阿里永遠做不到,所以行業拍檔才應運而生。
但是在整個上午的了解中,有一點讓我感到很疑惑,既然是阿里國際站,而不是速賣通,就肯定不僅僅有零售環節,但是,講座的各位老師一直在講零售概念。而且在現場的大多數是C端產品拍檔,說明這次戰略對于選品是有一定要求的,也就是快消品,會不會擴展到快消品門類之外就不得而知了。
就如同我在外貿新形勢文章(點擊閱讀)和課程(點擊查看課程總結)里所講的,阿里的演講人員也提到了訂單小額化和零散化的境況,因為小B端成為采購主力,所以抓住小B端會成為下一個戰略制高點。
如何抓住小B端呢?走出去!行業拍檔整合資源,整合供應鏈走出去。
海外倉,海外展廳,海外辦公室,海外地推人員,加上線上展廳,線下產業園,SNS社交運營(相關閱讀:社交思維,讓SNS變核武器),尋找海外行業資源做跳板拿訂單!
線上加線下,國內加國外!雖然很多東西阿里以前都做過,但是一點都不深入,這次是動真格了。
常看我文章的各位有沒有感覺到眼熟?對,這是我這一年來一直在做而且倡導大家也抓緊布局的事!
為什么非要跟我的文章扯上關系,并不想說我多牛,而是想說,真正懂外貿的阿里巴巴來了,因為他設計的新戰略是我已經跑通的體系。
估計很多人不解了,你不是一直看阿里不順眼嗎?怎么會為他說好話,其實我從來沒有看誰不順眼,對事不對人一直是我的原則,對了夸,錯了罵,不管你是誰!
曾經有朋友問過我,你說阿里會不會幫企業做海外地推,我斬釘截鐵地說,不可能,他太綜合,什么產品都有,一個地推不可能既推銷化工,又推銷機械,還推銷電子,因為他不可能全懂,不懂產品的銷售是沒有戰斗力的。
行業拍檔的出現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阿里搭臺,拍檔唱戲,各展所長,各取所需。
當然,有幾個問題值得思考
第一,這套體系如何落地?這個取決于拍檔的身份,是互聯網背景還是產業背景,是阿里人離職變成阿里合伙人承接,還是產業內部企業出頭整合。
如果沒有產業背景,推進中還是會有各種問題,走各種彎路,因為產業規律不可違背,違背者必要懲戒。
但是如果是產業背景又會有一個配合度的問題,其他的企業如何會相信一個競爭對手作為拍檔整合資源呢?雖然有各種行業協會,可是協會內部明爭暗斗,貌合神離,所以形同虛設。
第二,還是信保的需要信保是阿里的大戰略,這個所謂拍檔實際上還是服務于信保,為信保提供各種數據貢獻。而信保為拍檔提供信譽背書,供應商評級,圈定更多的買家。
還是生態圈。
第三,沒有C端屬性的產品阿里是否會同樣處理如果上午的會議說的是速賣通拍檔,也就不會再有此疑惑,既然是阿里巴巴國際站拍檔,那些傳統的化工,機械等沒法做C端零售的怎么辦?
其實這些行業也有非常大的市場份額,而且需求更加旺盛。
第四,阿里還想要什么難道就是信保的需要嗎?花那么大的精力財力物力建立的體系,該如何變現回收成本呢?
馬云是個商人,不是慈善家。
第五,外貿垂直產業創業還有機會嗎?從去年開始的B2B投資熱潮已經降到冰點,產業加互聯網的創業模式跑出來的還沒有幾家,或者說還完全沒有。但是大家一直有個期望,就是外貿垂直行業加互聯網的創業能夠出現新的亮點,阿里的這個戰略,直接封掉了外貿垂直行業創業的大門,當然,拍檔可能會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
現有的幾家外貿垂直行業平臺是不是需要快速變身為行業拍檔?
第六,行業SaaS的春天來了SaaS已經喊了很多年了,但是大而全的SaaS只能浮在表面,因為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特點,要想真正服務于整個產業流程,必須沉淀于行業。所以很多人在研究行業SaaS創業。現在似乎沒必要了,因為阿里加拍檔再加供應鏈已經是一個成熟的SaaS!
猜想很多,疑問很多,因為阿里的這個模式我也剛剛接觸,還沒有完全吃透。
但是我還是要說,這次阿里的大戰略真的對路了(做正確的事),以他的實力,搭臺分分鐘解決,細節試錯也是小菜一碟,就看拍檔如何唱戲了(正確的做事)。